文乐
.
转自:Kansai Window [http://www.kippo.or.jp/index_c.asp]
作者:山田和人
配合着“太夫”的道白和三味线(三弦)的音乐,用木偶演出的人形净琉璃,是曾经以京都、大阪为中心诞生、发展起来的木偶剧。它的上演历史是从17世纪初开始的,到了17世纪后半,优秀技能的太夫辈出不穷。活跃在大阪的有井上播磨掾、伊藤出羽掾,活跃在京都的有宇治加贺掾、山本角太夫等。加贺掾的净琉璃力图创造出在文学艺术上也属优秀的说唱故事。正好那时竹本义太夫在大阪的道顿堀登场,贞享2年(1685年)建团公演,上演《出世景清》,得到好评,这以后说起净琉璃,义太夫最受欢迎。现在在关西如果说起净琉璃,也还意味着“义太夫节”。一直为义太夫创作作品的是近松门左卫门。近松创作了《曾根崎心中》《心中天网岛》《冥途的飞脚》《倾城反魂香》《国性爷合战》等名作。这个时期,道顿堀西的竹本座剧场和道顿堀东的丰竹座剧场互相竞争,呈现出一派活跃景象。纪海音(KINOKAION)作为作者曾在丰竹座剧场活跃。近松去世的享保(1716~1736)以后,进入了由几个作者共同制作一部作品的合作时代。从延享至宝历元年(1744~1751)的这段时期,凌驾于歌舞伎声望之上的人形净琉璃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有竹田出云、并木宗辅和三好松洛作为作者而活跃,创作出《菅原传授手习鉴》《义经千本樱》《假名手本忠臣藏》等三名作。这以后又由近松半二和菅专助(SUGASENSUKE)作为作者而活跃,创作出《奥州安达原》《妹背山妇女庭训》《伊贺越道中双六》《摄州合邦当时》等名作。现在上演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安永期(1752~1780)之前初演的作品。然而,人形净琉璃在宝历(1751~1764)至安永期(1752~1780)的阶段渐渐地开始走下坡路了,演出的大本营竹本座剧场和丰竹座剧场也开始倒退,宽政期(1789~1801)时完全衰退。以后变成宫地剧(寺庙院内演出的戏剧)的时代,由船场(大阪的商人街)的御灵社、座摩社、稻荷社等在院内上演。新作品的上演变得极少,旧作品中的名作开始作为古典来上演。
明治5年(1872)植村大助在松岛开办了文乐座剧场。这是“文乐”的名称作为剧场名被使用的开端。拉开了二代竹本越路大夫、三代竹本大隅大夫、三味线丰泽团平三巨头活跃的明治文乐的帷幕。这个时候除文乐以外还有彦六座剧场,非文乐系的剧场对抗性地持续上演。但最后只有文乐座幸存下来,一直到今天。顺便说一句,“人形净琉璃”的称呼也是明治以后的事。这以后,从四桥文乐座剧场到道顿堀文乐座剧场,又到朝日座剧场,直至发展为今日的国立文乐剧场,剧场也同样经历了反复的变迁。
人形净琉璃的特色人形净琉璃是配合“太夫”的道白和三味线(三弦)的音乐,用木偶演出的戏剧。把这三者合为一体,来表演当时的现代剧即“世话物”(爱情故事剧)以及前时代的“时代物”(历史剧)。取材于日常生活,使用和真人同等大小的人物,讲述人情的微妙之处,大规模地描写壮大的历史诗篇,向人们展现伟大的英雄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是成人的木偶剧。太夫、三味线、木偶这三者的绝妙平衡,把作品的含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其魅力超过了作品本身。
人形净琉璃的故事叙述者是被称为“太夫”的道白者。木偶随着太夫的叙述而表演。太夫不分年龄性别、所有的登场人物都由其一个人来分别担任。浑然各异地表现出各种人物的性格以及人情的微妙之处。不仅仅是这些,作为叙述者还要起到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角色。这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景色的描述,还要看透登场人物生活的历史和他们的命运,有的叙述者有着神一般的看透能力。太夫为一座之首是过去人形净琉璃的常事。名次表的纹(座徽)的下面记有本座代表人物的艺名,叫作“纹下”,实际上纹下多数是由有实力的太夫来担任的,成为组织人形净琉璃的指挥者。三味线演奏者用粗犷多彩而又有深度的音乐协助太夫的叙述,有的时候也引导太夫的叙述,巧妙地表现登场人物的心情及情景。这和单纯的伴奏不同,可以说三味线又是一个叙述者。太夫和三味线演奏者穿著相同的“肩衣(KATAGINU)”(披肩衣服),组织起“相三味线(AIJAMISEN)”来,年复一年地共同追求相互艺术的广度和深度。并由此产生出独特的相互“间”(间隔)的艺术。
近松活跃时期的木偶都是由一个人操弄的,以操弄手妻(TEZUMA)木偶的名人辰松八郎兵卫为代表的华丽的“女形”(旦角)木偶的表演非常受欢迎。这以后,享保19年(1734年),在“芦屋道满大内鉴(ASHIYADOUMANOOUCHIKAGAMI)”中由木偶操弄人吉田文三郎表演与勘平(YOKANBEI)、野勘平(YAKANBEI),从此三人操弄的时代开始了。三人操弄的木偶比一人操弄的木偶大一圈,几乎与真人同等大小。主操弄人操纵木偶的头部和右手,左操弄人操纵左手,足操弄人操纵腿脚。这样可比一人操弄表演得更逼真,但缺点是一体的木偶由几个人操纵非常不自如。一人操纵时,木偶操弄人的意志直接通过自己的动作传给木偶,而三人操弄时三个人的心如果合不在一起的话,无法表演出自然的动作。这一不自如之处从技术上来克服,产生了时而华丽,时而英勇的木偶世界。经过足操弄10年、左操弄10年后才能当主操弄人,而要当主角操弄人则需要有将近40年的经验。正如“长寿也是必要技能之一”说的那样,学得的技术要经过长久的修业和完善才能在舞台上开花。操弄木偶时原则上要穿黑衣服。但是因为有观众提出希望看见操弄人身影的要求,所以在最精彩的场面木偶操弄人不是穿著黑衣而是现出穿著披肩衣服(叫做“出遣(DEZUKAI)”)操弄木偶的身影。象这样操弄人现出身影表演的形式非常罕见。但足操弄人除了特定的演出节目之外都还是穿著黑衣服的。
舞台人形净琉璃的舞台特征是“手折(TESURI)”(屏风)和“船底”(操弄平台)。 “手折”是木偶演出上不可缺少的舞台装置。因为木偶总是在空中悬浮的状态下被操纵,没有手折的话操纵木偶的状态就完全被暴露出来。所有木偶的表演,都是在二尺八寸(约90厘米)的手折的上面进行的。另外,因为木偶是被举起来操纵的,为了把木偶操弄人的操纵位置降低,舞台被事先降低了一段。这很低的部分叫作“船底”。几乎所有的戏剧舞台都是平舞台,象这样有阶段的舞台构造是很稀少的。太夫和三味线演奏者坐的地板是旋转式的,舞台转换时前面和后面的太夫及三味线演奏者同时转180度交替位置,这也是人形净琉璃独特的舞台结构。这一舞台结构称为“文乐MAWASHI(转台)”
转自:Kansai Window [http://www.kippo.or.jp/index_c.asp]
作者:山田和人
配合着“太夫”的道白和三味线(三弦)的音乐,用木偶演出的人形净琉璃,是曾经以京都、大阪为中心诞生、发展起来的木偶剧。它的上演历史是从17世纪初开始的,到了17世纪后半,优秀技能的太夫辈出不穷。活跃在大阪的有井上播磨掾、伊藤出羽掾,活跃在京都的有宇治加贺掾、山本角太夫等。加贺掾的净琉璃力图创造出在文学艺术上也属优秀的说唱故事。正好那时竹本义太夫在大阪的道顿堀登场,贞享2年(1685年)建团公演,上演《出世景清》,得到好评,这以后说起净琉璃,义太夫最受欢迎。现在在关西如果说起净琉璃,也还意味着“义太夫节”。一直为义太夫创作作品的是近松门左卫门。近松创作了《曾根崎心中》《心中天网岛》《冥途的飞脚》《倾城反魂香》《国性爷合战》等名作。这个时期,道顿堀西的竹本座剧场和道顿堀东的丰竹座剧场互相竞争,呈现出一派活跃景象。纪海音(KINOKAION)作为作者曾在丰竹座剧场活跃。近松去世的享保(1716~1736)以后,进入了由几个作者共同制作一部作品的合作时代。从延享至宝历元年(1744~1751)的这段时期,凌驾于歌舞伎声望之上的人形净琉璃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有竹田出云、并木宗辅和三好松洛作为作者而活跃,创作出《菅原传授手习鉴》《义经千本樱》《假名手本忠臣藏》等三名作。这以后又由近松半二和菅专助(SUGASENSUKE)作为作者而活跃,创作出《奥州安达原》《妹背山妇女庭训》《伊贺越道中双六》《摄州合邦当时》等名作。现在上演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安永期(1752~1780)之前初演的作品。然而,人形净琉璃在宝历(1751~1764)至安永期(1752~1780)的阶段渐渐地开始走下坡路了,演出的大本营竹本座剧场和丰竹座剧场也开始倒退,宽政期(1789~1801)时完全衰退。以后变成宫地剧(寺庙院内演出的戏剧)的时代,由船场(大阪的商人街)的御灵社、座摩社、稻荷社等在院内上演。新作品的上演变得极少,旧作品中的名作开始作为古典来上演。
明治5年(1872)植村大助在松岛开办了文乐座剧场。这是“文乐”的名称作为剧场名被使用的开端。拉开了二代竹本越路大夫、三代竹本大隅大夫、三味线丰泽团平三巨头活跃的明治文乐的帷幕。这个时候除文乐以外还有彦六座剧场,非文乐系的剧场对抗性地持续上演。但最后只有文乐座幸存下来,一直到今天。顺便说一句,“人形净琉璃”的称呼也是明治以后的事。这以后,从四桥文乐座剧场到道顿堀文乐座剧场,又到朝日座剧场,直至发展为今日的国立文乐剧场,剧场也同样经历了反复的变迁。
人形净琉璃的特色人形净琉璃是配合“太夫”的道白和三味线(三弦)的音乐,用木偶演出的戏剧。把这三者合为一体,来表演当时的现代剧即“世话物”(爱情故事剧)以及前时代的“时代物”(历史剧)。取材于日常生活,使用和真人同等大小的人物,讲述人情的微妙之处,大规模地描写壮大的历史诗篇,向人们展现伟大的英雄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是成人的木偶剧。太夫、三味线、木偶这三者的绝妙平衡,把作品的含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其魅力超过了作品本身。
人形净琉璃的故事叙述者是被称为“太夫”的道白者。木偶随着太夫的叙述而表演。太夫不分年龄性别、所有的登场人物都由其一个人来分别担任。浑然各异地表现出各种人物的性格以及人情的微妙之处。不仅仅是这些,作为叙述者还要起到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角色。这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景色的描述,还要看透登场人物生活的历史和他们的命运,有的叙述者有着神一般的看透能力。太夫为一座之首是过去人形净琉璃的常事。名次表的纹(座徽)的下面记有本座代表人物的艺名,叫作“纹下”,实际上纹下多数是由有实力的太夫来担任的,成为组织人形净琉璃的指挥者。三味线演奏者用粗犷多彩而又有深度的音乐协助太夫的叙述,有的时候也引导太夫的叙述,巧妙地表现登场人物的心情及情景。这和单纯的伴奏不同,可以说三味线又是一个叙述者。太夫和三味线演奏者穿著相同的“肩衣(KATAGINU)”(披肩衣服),组织起“相三味线(AIJAMISEN)”来,年复一年地共同追求相互艺术的广度和深度。并由此产生出独特的相互“间”(间隔)的艺术。
近松活跃时期的木偶都是由一个人操弄的,以操弄手妻(TEZUMA)木偶的名人辰松八郎兵卫为代表的华丽的“女形”(旦角)木偶的表演非常受欢迎。这以后,享保19年(1734年),在“芦屋道满大内鉴(ASHIYADOUMANOOUCHIKAGAMI)”中由木偶操弄人吉田文三郎表演与勘平(YOKANBEI)、野勘平(YAKANBEI),从此三人操弄的时代开始了。三人操弄的木偶比一人操弄的木偶大一圈,几乎与真人同等大小。主操弄人操纵木偶的头部和右手,左操弄人操纵左手,足操弄人操纵腿脚。这样可比一人操弄表演得更逼真,但缺点是一体的木偶由几个人操纵非常不自如。一人操纵时,木偶操弄人的意志直接通过自己的动作传给木偶,而三人操弄时三个人的心如果合不在一起的话,无法表演出自然的动作。这一不自如之处从技术上来克服,产生了时而华丽,时而英勇的木偶世界。经过足操弄10年、左操弄10年后才能当主操弄人,而要当主角操弄人则需要有将近40年的经验。正如“长寿也是必要技能之一”说的那样,学得的技术要经过长久的修业和完善才能在舞台上开花。操弄木偶时原则上要穿黑衣服。但是因为有观众提出希望看见操弄人身影的要求,所以在最精彩的场面木偶操弄人不是穿著黑衣而是现出穿著披肩衣服(叫做“出遣(DEZUKAI)”)操弄木偶的身影。象这样操弄人现出身影表演的形式非常罕见。但足操弄人除了特定的演出节目之外都还是穿著黑衣服的。
舞台人形净琉璃的舞台特征是“手折(TESURI)”(屏风)和“船底”(操弄平台)。 “手折”是木偶演出上不可缺少的舞台装置。因为木偶总是在空中悬浮的状态下被操纵,没有手折的话操纵木偶的状态就完全被暴露出来。所有木偶的表演,都是在二尺八寸(约90厘米)的手折的上面进行的。另外,因为木偶是被举起来操纵的,为了把木偶操弄人的操纵位置降低,舞台被事先降低了一段。这很低的部分叫作“船底”。几乎所有的戏剧舞台都是平舞台,象这样有阶段的舞台构造是很稀少的。太夫和三味线演奏者坐的地板是旋转式的,舞台转换时前面和后面的太夫及三味线演奏者同时转180度交替位置,这也是人形净琉璃独特的舞台结构。这一舞台结构称为“文乐MAWASHI(转台)”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